猛風飄電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聲。近日,雨水天氣頻繁登場,我國諸多地區突發暴雨。在享受大自然饋贈的清涼同時,不少城市出現了城區內澇狀況,特別是特大暴雨來臨時,極易出現洪澇災害。為了使氣象部門的預報預警更及時、精準,積極應對暴雨等災害天氣,多地氣象局采用物聯網技術進行雨量實況預警監測,聚焦風險源頭管控,提早行動,運用“智慧氣象”連續跟蹤監測,降低災害風險。

2022年4月國務院印發了《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指明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不懈努力,推動我國氣象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
智慧氣象主要采用物聯網傳感設備進行氣象數據采集,圍繞“洪澇、冰雹、內澇、霧霾、凍害、雷電、地災”等災害,進行監測和預報,可有效提高自然災害綜合防御能力并實時觀察各地災害。同時,建立起全市防災減災大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幫助當地應急部門制定精準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智慧氣象的建設使氣象變幻可預測,在建設過程中部署了大量用于氣象監測的物聯網終端,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1、氣象監測終端長時間處于無人值守狀態,終端安全無法保障;
2、缺少對氣象監測終端的身份認證、準入機制,在偽裝重連的情況下,氣象業務平臺無法識別非授權終端的接入;
3、氣象監測終端部署位置分散,數量眾多,需要有一套綜合安全管理平臺對所有設備進行安全分析及態勢呈現,幫助用戶構建全局性安全策略;
4、監測終端分布在室外環境,存在被私接替換的風險,不法分子易通過終端漏洞入侵,導致監測節點成為攻擊的跳板。
天融信智慧氣象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

天融信智慧氣象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以氣象監測終端安全為重點設計,覆蓋感知層、傳輸層、平臺應用層,構建縱深防御架構,充分契合氣象監控業務中監測對象節點分布分散、數據類型多樣、對監測結果準確性要求高的特點,形成“安全、可信、合規”的綜合一體化智慧氣象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
方案包括物聯網設備訪問控制和管理平臺建設兩部分,各氣象監測終端屬于傳感層物聯網設備,通過部署物聯網安全接入網關對前端監測終端進行安全防護。同時,在云端部署物聯網安全管理平臺,對物聯網安全接入網關進行統一的身份認證、管理配置、狀態檢查,直觀呈現氣象網絡中安全接入網關的運行狀態。其中,所有物聯網安全接入網關采取安全管理平臺統一管理的方式,其網絡配置、安全策略統一由安全中心配置下發。
主要安全防護能力
節點識別 行為分析
對氣象監測終端進行節點識別、行為分析,根據每種氣象監測終端特點總結出相應的信息安全防護需求,發現終端行為異常及時告警阻斷;
準入控制 安全防護
依托先進的設備指紋技術,可實時學習終端指紋,建立指紋基線,精準并自動識別接入網絡的物聯網終端,基于預先設定的安全策略對氣象監測終端進行安全檢查和訪問控制,實現氣象監測終端準入控制和行為診斷,有效評估物聯網設備的安全狀態;
物聯態勢 可視呈現
對氣象監測終端及網關進行全景展示,包括威脅態勢、安全態勢、告警情況多維度可視化展示,為用戶提供統一安全管理界面,實現高效的安全運維。
多年來,天融信在物聯網安全領域不斷深入研究,已具備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醫療、智慧社區等九大業務場景的物聯網安全建設方案和解決方案,用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保障各行業客戶物聯網安全并榮獲多項獎項榮譽。2020年,天融信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獲得“2020年度(智慧政法)信息化數據共享創新獎”與“2020年度(智慧應急)物聯網安全優秀產品方案獎”,充分展現天融信在物聯網安全領域的強勁實力。
TOPSEC
天融信作為國內網絡安全、大數據與云服務提供商,持續致力于為企業打造穩定、安全、高可靠、高性能數字化數據中心,堅持自主創新,深入探索用戶場景,在物聯網安全領域持續發力,使智慧氣象保證氣象風險可測的同時,實現安全風險可避,為客戶智慧氣象建設保駕護航。
- 關鍵詞標簽:
- 天融信 智慧氣象建設 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