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5月10日,印度電網遭網絡攻擊導致大面積癱瘓的消息引發國際關注。雖然目前事件真實性和電網癱瘓程度有待進一步驗證,但其所折射的深層警示值得深思——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電力基礎設施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其安全防御已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議題,更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官方微博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力網絡逐漸演變為承載現代文明的數字生命線。近年來,公開報道的電力行業網絡安全事件,如伊朗核電站感染“震網”病毒、烏克蘭電網被攻擊、委內瑞拉全國性停電等,均揭示了電力系統停擺將引發遠超傳統認知的鏈式反應,導致金融交易系統瞬間凍結、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停止運轉、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陷入混亂等嚴重后果。
01 聚焦薄弱環節 強化電力一次系統安全防護
電力系統的安全困境,與其復雜的技術生態息息相關。在國家及行業政策法規指導下,我國電力“二次系統”的網絡安全體系完備,安全措施相對完善,但是作為物理發電核心的“一次系統”仍存在安全盲區。火電廠PLC控制系統、電力采集裝置、變電站繼電保護裝置等關鍵基礎設施,仍然存在工業通信協議漏洞、設備認證機制缺失、固件更新困難等安全隱患。
本次印度電網攻擊事件中,變電站、輸電設備等“一次系統”成為攻擊者目標,充分暴露出電力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這些形成于效率優先時代的系統,雖然支撐了電力工業的高速發展,但由于其規劃設計往往受限于特定歷史條件,在安全架構方面可能存在前瞻性不足的情況,容易淪為攻擊者眼中的“黃金漏洞”。
TOPSEC
針對電力系統存在的網絡安全盲區及技術生態復雜性,傳統IT安全產品難以應對工業協議、老舊主機等特殊應用場景,需結合電力系統特性制定針對性技術方案。天融信建議,采用“白名單為主要防護措施,黑名單為輔助驗證手段”的黑白結合安全防御體系,深度解析通信協議內容,實現對指令下發、參數修改等操作行為的訪問控制,同時從網絡邊界防護、主機安全加固、運維管理規范等多個維度全方位提升安全防護能力,有效降低電力系統完整性和可用性遭受破壞的風險。

黑白融合的工業行為分析體系
02 落實動態防御 守護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線
在“新基建”戰略驅動下,我國電力系統的智能化升級正在加速推進。智能調度系統、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統、數字孿生電網等創新應用規模化落地,在顯著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網絡攻擊面也在擴大。攻擊者可以利用智能電表固件植入惡意程序、API接口濫用攻擊、勒索軟件攻擊、AI偽造指令攻擊等新型攻擊方式,實現從網絡空間到物理世界的跨域攻擊,由此帶來的安全挑戰已超出傳統網絡安全防護的應對范疇。
目前,我國已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網絡安全法規標準體系,涵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信息安全技術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要求》等。電力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但在具體實踐中,面臨供應鏈安全風險突出、安全措施落實不全面、安全技術自主可控程度不足等現實瓶頸。
TOPSEC
面對新型電力系統安全風險,天融信建議構建覆蓋“發-輸-變-配-用”全業務環節的動態防御體系,并且建立網絡安全監測預警機制。同時,依托數字孿生技術構建攻防靶場,定期開展跨部門攻防演練等,落實通報預警、協同聯動處置等動態防御措施,提升電力系統整體安全韌性,筑牢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線。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是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要想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既需要技術突破與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更離不開專業力量與社會共治的協同作戰。天融信希望攜手產學研用各方力量,讓每一臺安全設備都成為抵御網絡攻擊的堅固堡壘,每一個安全隱患都得到高效識別與閉環處置,守護電力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護航數字中國建設行穩致遠。
相關閱讀
1、電力系統勒索攻擊對抗戰????走好這三步,網絡安全就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