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價值日益凸顯。數據顯示,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左右。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傳統產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這其中,“數據”的身影貫穿始末。
從終端生成的第一份文檔、錄入的第一組信息,到跨網傳輸、內部交互、跨境流動,再到外部訪問與大模型應用,數據從誕生到流轉的每一個環節都潛藏風險。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數據泄露防護市場規模為9.32億元人民幣,相較于2023年實現了3.7%的同比增長。
唯有筑牢每一道防線,才能讓數據價值在安全的前提下加速釋放。
持續領跑
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數據泄露防護市場份額,2024:DLP構建AI數據安全底座,AI驅動動態防護新范式》報告顯示,天融信位列中國數據泄露防護市場第三。至此,天融信已連續四年穩居中國數據泄露防護市場領先地位。

“全場景覆蓋、全鏈路協同”是天融信數據防泄漏現有能力的高度概括。經過十余年發展,目前,天融信已面向網絡、終端、郵件、應用、云等數據應用場景形成針對性產品方案,構建起從數據生成到全生命周期流轉的全鏈路安全防護體系,實現對互聯網域、業務域、生產域、云端等環境下的數據監測,讓每一份敏感數據都在嚴密監控下安全流轉。

數據誕生 | 終端源頭管控
當相關人員在終端側設備創建、錄入、撰寫重要文件、設計類文檔、項目信息、客戶信息、個人信息、研發數據等敏感數據時,數據安全風險已悄然浮現。此時,數據面臨的核心風險是“源頭失控”——敏感數據可能被誤存至公共盤、未加密設備,或因文件格式被篡改而“隱身”。
天融信終端DLP通過“深度識別+主動管控”筑牢源頭防線:依托底層數據截取技術與1000+文檔類型解析能力,精準定位敏感數據;通過EDM(結構化數據指紋)與IDM(非結構化文檔指紋)技術,為客戶數據建立“數字身份證”,即使數據被修改格式,也能通過語義分析識別真身。一旦發現高敏感數據違規存儲,系統立即觸發告警,從源頭杜絕泄漏。
數據外傳 | 終端與網絡雙劍合璧
數據通過網站、郵件、即時通訊、移動存儲等渠道外傳時,用戶可能用加密、多層壓縮偽裝敏感數據,或通過圖片(如掃描件)外發涉密信息。
天融信終端DLP與網絡DLP形成“立體防御網”:終端側,終端DLP實時監控文件外發、剪切板復制、移動硬盤傳輸等操作,識破加密、壓縮偽裝,攔截敏感數據傳輸風險行為;網絡側,網絡DLP對SMTP、HTTP/HTTPS等20余種協議實時監測,通過OCR技術識別圖片中的數據內容,依托關鍵字、正則表達式、數據標識符、機器聚類、權重詞典等檢測算法精準判斷內容敏感度,同時追溯操作源頭,實現“外發行為可管、風險可溯”。
數據內傳 | API與網絡協同作戰
數據在共享盤、應用系統間流轉時,風險藏在“常態操作”中,如短時間內跨部門下載大量敏感文件,或內部API接口被越權調用批量抓取數據。
天融信網絡DLP與API審計聯手防護:網絡DLP基于流量鏡像與深度包檢測,分析內部數據流向,通過機器聚類技術自動分類文件并生成敏感規則,識別異常傳輸;API審計依托資產臺賬記錄接口備案信息,實時監控接口調用、識別越權訪問,并繪制應用、接口、賬戶畫像定位風險,確保內部數據“流轉有序、訪問合規”。
數據接收 | 全鏈路監控審計
在外部數據接入場景中,風險往往潛藏于各類操作細節中:比如釣魚郵件偽裝成 “合作方通知” 誘導點擊惡意鏈接、接收的數據可能攜帶病毒、第三方還可能通過API接口發起撞庫攻擊等。
天融信網絡DLP與API審計構建“外圍鐵壁”:網絡DLP通過內置高級知識庫分析識別釣魚郵件,攔截惡意鏈接,對下載文件進行深度病毒查殺;API審計依托上萬種攻擊特征庫,檢測暴力猜解、SQL注入等行為,通過僵尸木馬特征庫攔截竊密程序,實現“外部威脅可攔、風險可防”。
數據跨境 | 合規與安全雙保障
數據跨境時,企業面臨“合規+安全”雙重挑戰。各國法規差異顯著,企業需精準適配以避免觸紅線;同時,數據在跨境傳輸、存儲等環節易遭攻擊、竊取,更需要筑牢安全防線。
天融信網絡DLP與API審計實現合規與安全“雙達標”:網絡DLP利用IP地理位置庫精準定位數據去向,通過行業特征庫識別需管控的跨境敏感數據(如個人信息、商業秘密),對違規出境行為立即阻斷并推送合規預警;API審計則監控接口跨境傳輸,核對是否符合備案范圍、滿足監管要求,杜絕跨境傳輸泄漏風險。
大模型應用 | 智能攔截與內容管控
大模型應用中,用戶向大模型輸入客戶手機號,或攻擊者通過Prompt注入誘導輸出敏感信息,傳統防護對大模型交互風險識別不足。
天融信網絡DLP與API審計為大模型應用上把“安全鎖”:網絡DLP支持對20+主流大模型的輸入輸出檢測,通過內置Prompt注入庫(覆蓋對抗攻擊、模擬對話等)識別惡意誘導;API審計監控大模型接口調用是否合規,確保數據使用更安全。

據《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4年)》顯示,2024年全國數據生產量達41.06ZB。中國是數據大國,數據只有安全高效流通,才能真正釋放數據價值。伴隨大模型在各行業的應用落地,專門針對大模型及生成式AI應用的數據保護必將成為未來DLP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天融信將加速AI技術在數據安全領域的創新實踐,通過AI技術與傳統方案的融合,構建智能化的數據安全體系,為數智時代的數據安全加碼。
相關閱讀
1、又是首家!天融信數據分類分級系統率先通過中國信通院“AI賦能數據安全”產品能力檢驗
2、XDLP市場指南 | 天融信能源行業數據防泄漏實踐入選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