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當前,我國已崛起為全球數字貿易大國與數據資源強國,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背景下,正以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為契機,開創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新范式,為高質量發展構建智能化創新引擎。


數據安全有序的跨境流動不僅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加速技術創新迭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還能全方位賦能勞動者數字化技能素質提升、加速勞動資料智能化更新換代、拓展勞動對象數字化邊界,從深層次驅動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素的創新配置和系統性躍升,為經濟增長注入嶄新活力與強勁動力。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數據跨境流動在為全球化帶來新動能的同時,也對國家安全、數據主權和隱私保護提出了諸多挑戰,深刻影響著全球治理格局。
2024年,我國數據出境監管從嚴格的安全管控逐步轉向促進數據規范自由流動,形成了兼顧安全與發展的靈活合規體系。
這一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
這一年,我國發布了《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倡議》,就數字治理的一系列關鍵問題向國際社會提出了中國方案,明確了中國促進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的立場主張;公布了《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并更新了相關配套制度體系,使我國數據跨境合規進入精細化管理階段,為企業數據跨境業務提供了更明確且可操作的路徑。
這一年,國務院公布《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從數據雙向跨境流動的視角出發,充分考慮了我國已加入和正在加入的多邊、雙邊協定中的數據跨境條款。
這一年,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浙江、江蘇、福建等地相繼推出了數據跨境流動負面清單、數據跨境流動“綠色通道”、數據跨境服務平臺、國際數據中心、數據跨境流動試驗區、跨境可信數據空間等創新措施,充分展現了我國在數據跨境領域積極探索、主動作為的良好態勢。
在我國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數據跨境流動為企業開辟了全球化發展的新空間。通過數據跨境流動,企業不僅能夠拓展全球市場版圖、整合國際創新資源、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還能在全球價值鏈重構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然而,與此同時,企業也面臨數據主權博弈加劇、跨境合規要求趨嚴、安全風險日益復雜等諸多挑戰。
如何幫助企業高效、準確把握國內外合規需求,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構建智能安全屏障,精準識別數據出境與回流中的安全風險,構建數據跨境安全“雙循環”閉環保障體系,成為當前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2025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數據跨境政策體系與基礎設施將更加規范和健全。在此背景下,數字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技術革命浪潮,正倒逼數據跨境安全服務生態向更高階形態演進。
我們深刻認識到,唯有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重構安全治理范式,構建全面感知、動態防護、智能協同、聚力賦能的智能安全體系,方能系統破解數據跨境流動中安全與效率的平衡難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性技術支點。
天融信以大模型為核心的智能化安全防護體系,已實現與多個主流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支持在多個基座大模型間動態切換,構建具備本地化深度推理能力的智能安全大模型。依托這一技術底座,天融信創新提出數據跨境安全“雙循環”閉環保障理念,構建起包含一個核心體系、四維服務矩陣及六大典型場景的立體化解決方案。

一個核心體系:以數據價值為中心,以生命周期為主線,建立面向數據內循環及跨境外循環的閉環保障體系。
四維服務矩陣:覆蓋治理咨詢、安全評估、運營保障及應急響應恢復等全方位數據安全服務能力。
六類方案:面向數據開發利用、數據流通使用、數據跨網跨域等多類場景,通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精準應對數據泄露、破壞及濫用等全鏈路安全風險的體系化技術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覆蓋數據跨境事前、事中、事后等全業務鏈條的數據跨境安全合規方案,滿足企業多元化安全需求。

天融信愿與產業生態各方攜手,相融共創,共建新質網安合作生態,打造我國數據跨境協同服務體系,推動我國數據跨境管理體系從理論邁向成熟實踐,護航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新質生產力全面提升。
相關閱讀